跳到主要內容

生命教育 / 校園自我傷害預防手冊 / 第一章 預防處置階段 / 第七節早期介入--篩選量表簡介與篩選後的處置

第七節

 

早期介入篩選量表簡介與篩選後的處置

 

   篩選是二級預防很重要的工作。

 

二級預防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出現嚴重的後果。

 

  各級學校需落實預防篩選制度,篩選出哪些人屬於高危險群,早期介入。此時,學校各處室有其責任一起協助尋找出校園高危險族群。

 

   校長需要積極推廣進行篩選工作,整合校園各處資源;教務處協助輔導中心及導師進行高危險群篩選,總務處重新評估校園是否存有造成危險的環境,並加以改善;衛生保健組與輔導中心篩選學生,並針對高危險群擬定輔導方案,建檔追蹤其身心狀況。高危險群的對象包括:學生、老師、校園行政人員。

 

  本章節分別介紹「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很適宜用來發現需要早期介入的當事人。

 

在此簡介量表的目的、功能、量表題目以及信效度等相關內容,以供各校參考。

 

壹、「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使用手冊

一、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

廣義的「自我傷害行為」,包括下列五種:

(一)有情緒困擾,如憂鬱。

(二)有生理疾病、容易生病或請假次數過多。

(三)採攻擊行為。

(四)容易發生意外事件或違紀、曠課次數較多。

(五)曾企圖自殘、自殺。

 

吳英璋與許文耀(1993)根據上述五列的自我傷害行為,編制了一份「自我傷害行為篩選表」,他們的研究結果指出:自我傷害行為較多的學生比自我傷害行為少的學生,面臨較多的壓力事件,具有較多的死亡扭曲概念與因應方式,及較不滿意社會支持機構所提供的服務。

 

在「自我傷害行為篩選表」中共分為五個分量尺,分別為「憂鬱、孤獨」、「攻擊、違紀」、「行為改變與意外事件」、「自殘、自殺」及「退縮與自我批評」五部分。每一部份均是由學生的外在表現來進行觀察,『不必約談學生』就可以進行。因此,老師們學習如何辨識這些行為,對於「自我傷害行為」的發現及預防是很重要的。

 

「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的使用目的,是讓老師們能有效地迅速覺察哪些孩子有不利己的行為,因為此種不利己的行為如果繼續發生,則容易發生傷害自己生命的行為。因此,此份篩選量表並不是用來判斷學生是否會自殺,而是透過此量表的篩選工作,能及早對那些有不利己行為的學生進行預防處置,使得校園自我傷害防制工作展現積極的一面。

 

「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之評估,可從下列管道觀察學生情緒、行為、認知上的變化:

(一)導師時間與學生面談。

(二)學生週記或作業。

(三)上課或班會討論。

(四)班上同學的反應、看法。

(五)與該生家長談話。

 

這些管道可以協助老師評估學生的情緒狀態、憂鬱想法、行為,其藉由直接觀察或他人報告評估學生這些行為是否發生。由於此篩選量表又分為五個量尺,分別為「憂鬱、孤獨」、「攻擊、違紀」、「行為改變」、「自殘、自殺」與「退縮與自我批評」,若學生狀況符合該題的題意,則獲得一分,如果老師評估發現某位學生只要在某一量尺的得分高出該量尺平均值一個標準差時,則需注意學生狀態。

 

以下是國中與高中學生樣本在五個量尺的得分平均值與標準差:

             

由上表數據可知,如果一位國中生只要在其中一個分量尺的得分上超過該分量尺平均值一個標準差以上,如:「憂鬱、孤獨」分量尺的得分在5分以上,或「攻擊、違紀」分量尺上的得分在5分以上,或「行為改變」分量尺的得分在3分以上,或「自殘、自殺」分量尺的得分在1分以上,或是「退縮與自我批評」分量尺之得分高於4分,則此位學生的身心狀態是處在不良狀態,需加以注意。

同理,某位高中生經評估後,若其於「憂鬱、孤獨」分量尺上得分高於5分,或「攻擊、違紀」分量尺得分高於3分,或「行為改變」分量尺得分高於3分,或「自殘、自殺」分量尺得分高於1分,或是「退縮與自我批評」分量尺之得分高於5分,則此位學生的身心狀態同樣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以下說明「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的五個量尺內容。

 

一、憂鬱與孤獨

「憂鬱與孤獨」分量尺測量的內容設計有:情緒方面、行為方面、想法方面。以下是有關此分量尺的題項:

(一)情緒方面:

1.這孩子是否情緒低落鬱悶。

2.這孩子是否變得不安,無法靜下來。

3.這孩子是否感到非常的寂寞、孤獨。

(二)行為方面:

1.這孩子是否會哭泣或想哭泣。

2.這孩子是否會無緣無故地覺得身體疲勞。

3.這孩子是否不想做他以前常做的事。

4.這孩子是否變得猶豫不決。

5.這孩子是否頭腦變得不像以前那樣清楚。

(三)認知方面:

1.這孩子是否覺得將來沒有希望。

2.這孩子是否覺得他的煩惱無人可以傾訴。

3.這孩子是否覺得別人對他冷淡或排斥。

4.這孩子是否覺得無助、驚慌、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5.這孩子是否覺得自己很渺小、很不重要。

 

二、攻擊與違紀

在此分量尺的內容可分為三部分:情緒變化、攻擊行為、違反校規。這分量尺的題項如下:

(一)情緒變化:

1.這孩子是否脾氣暴躁。

2.這孩子是否情緒變化大。

3.這孩子是否沒有內疚感或責任感。

4.這孩子是否善妒或多疑。

(二)攻擊行為:

1.這孩子是否常與別人頂嘴。

2.這孩子是否常打架。

3.這孩子是否喜歡罵人和說髒話。

4.這孩子是否喜歡嘲笑或欺侮人。

5.這孩子是否會破壞別人或自己的東西。

6.這孩子是否愛說謊或欺騙別人。

(三)違反校規:

1.這孩子是否曾逃學、逃家。

2.這孩子是否在學校不守規矩、喜歡干擾別的同學或破壞教室秩序。 

 

三、行為改變與意外事件

此分量尺的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請假-曠課、行為變化、意外事件。題目內容如下:

(一)請假、曠課:

1.這孩子是否較常曠課。

2.這孩子是否怕上學。

3.這孩子是否請假過多。

4.這孩子是否想要休學。

5.這孩子是否經常生病或感到身體不舒服。

(二)行為變化:

1.這孩子是否較好動。

2.這孩子是否變得較安靜。

(三)意外事件:

1.這孩子是否經常發生意外事故。

2.這孩子是否經常生病或感到身體不舒服。

 

四、自殘與自殺

此分量尺的內容計有兩部分:表達自殺念頭、傷害自己的行為。

以下是此分量尺的題項:

(一)表達自殺的念頭:

1.這孩子是否在作文或遊戲中表現出想死的念頭。

2.這孩子是否曾想過要自殺。

3.這孩子是否曾討論自殺的方法。

(二)傷害自己的行為:

1.這孩子是否有傷害自己的行為。 

2.這孩子是否曾使用酒精、藥物或安非他命等具傷害性的物質。

3.這孩子是否曾表示要以傷害自己的方法對某人或家人報復。

在自殘或自殺行為觀察中有幾點是需要注意的:

(一)若學生出現上述自殺或傷害自己的行為時,老師們需格外的注意並隨時的陪伴之。學生不一定會直接表達想死的念頭,然而從自殺的研究報告顯示自殺是有徵兆,用學生出現的徵兆評估較為精準。有關自殺徵兆的危險訊號,詳閱第四章的內容。

(二)學生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包括:不停的拔頭髮、不停地打自己的頭或頭撞牆壁、不願意吃任何東西,甚至喝開水都會吐出來、自己弄傷自己的身體、失眠等。這類行為相當多,而「傷害自己的行為」與「自殺」是有差別的,前者指的是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但該生並沒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清楚意願,他可能因如此做而造成意外;後者則是任何剝奪自己生命的方式與行為,個體通常有足夠的意願或意識,後果便是死亡。

 

五、退縮與自我批評

此分量尺的內容有:退縮-獨處、怕做錯、缺乏自信。以下是此分量尺的題項:

(一)退縮、獨處:

1.這孩子是否比較喜歡獨處。

2.這孩子是否比較冷漠、退縮。

3.這孩子是否與別人在一起時就覺得不自在。

(二)怕做錯:

1.這孩子是否不曾說出自己的困難或問題。

2.這孩子是否過度守規矩。

3.這孩子是否會因一些不好的事發生而責怪自己。

4.這孩子是否常害怕做錯事情。

(三)缺乏自信:

1.這孩子是否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

2.這孩子是否感到自己笨拙。

 

貳、「自殺危險程度量表」使用手冊

一、量表使用目的

「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的目的旨在篩選出具有自殺危險性的學生,使老師能夠提高敏感度,早做預防。此份量表並不是判斷學生是否真的會去自殺,或是具有自殺企圖,而是評估該學生是否已達到懷疑他可能具有自殺意念或企圖的危險性。因此藉著此份量表的篩選,早點過濾出目前正處於身心不利狀態的學生,而後再藉著晤談及觀察,研判其自殺危險性,以能發揮自殺防治的效果。

 

二、量表編製

    本量表題目內容主要是根據過去有關自殺危機衡鑑內容而來,問卷內容包括死亡意念(例如:我有自殺念頭)、死亡動機(例如:我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脫我目前無法忍受的處境)、過去的自殺行為(例如:「我是否曾經發生過自殺行為」)、自殺計畫(例如:「我是否想過用任何工具來傷害自己」)與臨終安排(例如:「我是否準備寫下遺書或立下遺言」)等,評量方式依自殺危險程度的高、中、低而編製。

三、量表的信、效度

  經由因素分析的結果,「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在國、高中樣本中,均可取出三個因素,分別命名為「自殺意念與安排」、「先前自殺企圖」及「自殺動機」,其總解釋量在國中為55.2%%uFF0C在高中部分為50.7%%u3002

  本量表之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係數值在國中部份為.93(n=15670),在高中部分為.90(n=9997)。「自殺意念與安排」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係數值在國中部份為.91,在高中部分為.86;「先前自殺企圖」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係數值在國中部份為.89,在高中部分為.88;「自殺動機」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係數值在國中部份為.83,在高中部分為.80。此種結果顯示本量表具有不錯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本量表的再測信度方面,於國中生部分的相關值為0.88,而高中生部分的相關值為0.90,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穩定度。

 

四、施測方式、時間及注意事項

  本量表的施測可採用個人施測或團體施測,施測的時間為5分鐘至10分鐘左右。如果某位學生在此量表的填答,漏答了3題以上,請施測者對此學生做簡短的瞭解,就其漏答的原因加以澄清,而後判斷此位學生在本量表的填答是否可用,或是鼓勵該學生填完未完成的部分。

 

五、本量表分數的計算及解釋

  本量表共有24題,計算方式採總和計分,亦即將24題的分數加總,總分得出之後,可參考表1-2、表1-3的平均數、標準差及表1-4、表1-5的原始分數和百分等級對照表,依學生的年級、性別,得出某位學生的得分百分等級。

  本量表參考Cull與Gill(1982)的概念,將自殺危險程度,分成四個等級:若該學生的得分百分等級位於75或75以上者,其自殺危險程度屬重度,百分等級介於50-74者,其自殺危險程度屬中度,百分等級介於25-49者,其自殺危險程度屬輕度,百分等級位於24或24以下者,則不列入篩選考慮。根據這些等級,本量表建議如果某位學生的得分是在中度的嚴重度以上,就得注意,需評估其自殺危險性。

 

表1-4 國中樣本群中,不同地區、年級、性別的學生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表1-5 高中樣本群中,不同地區、年級、性別的學生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得分之平均數及標準差

 

 

六、重覆檢核之必要性

  自陳式的「自殺危險程度量表」雖然與撒謊量表的相關不是很高,但是仍存有自陳式量表的缺點,例如:反應傾向(response set)(一個人偏好回答「對」或「錯」)作假,或者因一時的狀態所呈現的反應,而未必是具有自殺危險性。因此,有必要由專業人員(例如:輔導老師、臨床心理師)再做詳細的評估,以確定某學生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得分高時,其代表的意義為何?而輔導老師亦可藉由下列評估量表,進一步評估學生自殺的危險程度有多高,以利介入,而減弱自殺的危險。

 

表1-6 「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原始分數和百分等級對照表(國中)

 

 

 

表1-7 「自殺危險程度量表」原始分數和百分等級對照表(高中)

 

七、量表內容

以下說明「自殺危險程度量表」之內容。

自殺危險程度量表—教師觀察評量表

1.他想活下去的意願有多高?

□ 0.很想活下去。 □ 1.不太想活了。  □ 2.完全不想活了。

 

2.他有想過要自殺嗎?

□ 0.沒有想過。  □ 1.有一點想自殺的念頭。  □ 2.非常想自殺。

 

3.他想自殺的想法持續多久?

□ 0.很短暫,只是一閃即逝的念頭。  □ 1.偶而出現自殺想法。

□ 2.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

 

4.他經常想要自殺嗎?

□ 0.很少,偶而會想。  □ 1.時斷時續的。  □ 2.幾乎天天想。

 

5. 他有自殺的計畫嗎?

□ 0.模糊、沒有特定的計畫。  □ 1.有些特定計畫。

□ 2.有完整的想法,訂出何時、何地及自殺計畫。

 

6.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

□ 0.服藥丸或割腕。  □ 1.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或撞車等。 

□ 2.手槍、上吊、或跳樓等。

 

7.他準備了自殺工具嗎?

□ 0.沒有。  □ 1.很容易找到自殺工具。  □ 2.手邊即有自殺工具。

 

8.如果要自殺,他打算在何時自殺?

□ 0.未來非特定時間。  □ 1.幾小時內。  □ 2.馬上。

 

9.如果他自殺,獲救的機會有多高?

□ 0.大多數時候身邊都有人可以施以援助。  □ 1.如果求救會有人來。

□2.沒有人可援助。

 

10.他有沒有告訴任何人他想要自殺?

□0.曾經很明白的告訴別人。  □ 1.曾經暗示過別人他有自殺意圖。

□ 2.刻意隱瞞自殺意圖。

 

11.他是否做了身後安排(例如:寫遺書、將心愛物品送人或丟棄、將財產全部用光、與親友見最後一面、做臨終的告別)?

□ 0.沒有。  □ 1.想過如何安排或已著手安排,仍未完成。

□ 2.已完成身後安排。

 

12.他曾經用何種方式自殺過嗎?

□ 0.沒有,或曾有一次以服藥丸或割腕方式自殺。

□ 1. 有二次或二次以上以服藥丸或割腕方式自殺;或者曾有一次以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等方式自殺。

□ 2. 有二次或二次以上以藥物、酒精、一氧化碳、撞車等方式自殺;或者曾有一次以手槍、上吊或跳樓等方式自殺。

 

13.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有這麼做?

13-1.他對生命充滿熱愛。

□ 0.經常如此。  □ 1.偶而如此。  □ 2.從不如此。

 

13-2. 他相信自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信未來會比較快樂。

□ 0.經常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從不這麼想。

 

13-3.他若死亡會對家庭朋友造成很大的傷害,他不願他們承受這種痛苦。

□ 0.經常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從不這麼想。

 

14.在他的想法裡,「死」是怎麼一回事?

14-1.死後不會復活。

□ 0.經常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從不這麼想。

 

14-2.死後會到較壞的地方去。

□ 0.經常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從不這麼想。

 

 

14-3.死亡不能解決問題。

□ 0.經常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從不這麼想。

 

14-4.人死後會復活。

□ 0.從不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經常這麼想。

 

14-5.死後會到較好的地方去。

□ 0.從不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經常這麼想。

 

14-6.死亡是一件愉快的事。

□ 0.從不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經常這麼想。

 

14-7.死後可以上天堂或極樂世界。

□ 0.從不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經常這麼想。

 

14-8.死亡只是暫時的分離。

□ 0.從不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經常這麼想。

 

14-9.死亡只是生病的症狀。

□ 0.從不這麼想。  □ 1.偶而這麼想。  □ 2.經常這麼想。

 

15.最近是否有親人或要好的朋友死亡或離他而去?

□ 0.沒有。  □ 1.有,那使他覺得有一點難過。

□ 2.有,那使他覺得非常難過,對他影響很大。

 

16.最近,他的生活中有沒有特別重大的事件?例如:轉學、搬家、與好友決裂、家中有新成員加入、家中成員長期離家、家中成員爭吵的很厲害、遺失寵物、離開父親或母親超過一星期、情感上之重要人物有嚴重疾病(或住院、死亡)、違反校規被記過、被同學圍毆或取笑、做了一些不敢告訴別人的事。

□ 0.沒有。  □ 1.有,尚能應付。 

□ 2.有,感到非常困擾、焦慮、悲傷、或痛苦。

 

17.他的父母是否有不當的管教態度(例如:毆打、侮辱或無故責罵他等)?

□ 0.沒有。  □ 1.偶而如此。  □ 2.經常如此

18.他的父母是否曾經對他性侵犯?

□ 0.沒有。  □ 1.偶而如此。  □2.經常如此。

 

19.他的日常作息是否正常?

□ 0.可以維持一般正常生活。

□1.有些日常活動停止,飲食、睡眠及課業受到影響。

□ 2. 作息混亂,日常生活廣泛受到影響。

 

20.最近他的課業成績如何?

□0.跟以往差不多。  □ 1.有一點退步。  □ 2.大幅滑落。

 

21.他有喝酒的習慣嗎?

□ 0.沒有。  □ 1.一星期內有兩、三次。  □ 2.幾乎天天喝酒。

 

22.他有嗑藥的習慣嗎?

□ 0.沒有。  □ 1.一星期內有兩、三次。  □ 2.幾乎天天嗑藥。

 

23.他有抽煙的習慣嗎?

□ 0.沒有。  □ 1.偶而抽抽。  □ 2.幾乎每天抽。

 

24.他與同學或同齡朋友的關係如何?

□ 0.有幾個要好的朋友,有需要時他們一定會幫忙。

□ 1.有幾個朋友,不是很親近。

□ 2.沒有朋友。

 

25.他與家人的關係如何?

□ 0.很好,與家人很親近,有事都會跟家人說。

□ 1.還好。

□ 2.很不好,家人都不理他、放棄他、討厭他,或常與家人起衝突。

 

26.他的健康狀況如何?

□ 0.沒有特別的健康問題。

□ 1.有反應性、突發性、短暫的精神或生理疾病。

□ 2.有慢性的、逐漸衰退性的疾病或急性的大病

 

八、自殺危險程度量表之評估

此份量表的結果,可參考表1-8「自殺危機衡鑑表」,來評估說明學生自殺危險性之高低。

此外,具有自殺企圖者都會出現一些徵兆,因此老師可利用表1-8觀察篩選出的學生是否出現徵兆,如果出現任何一類的徵兆,均需加以防範。

評估結果可分為危險程度高者、危險程度中者與危險程度低者,依據三個不同危險層級,提供相關之措施工作以供各校參考:

危險程度高者,盡快提供危機介入。如:生活安置、危機諮商等,同時尋求醫療資源轉介至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處,必要時強制住院,以尋求進一步的協助。此時請各校自我傷害危機處置小組隨時警戒;預防勝於治療。

危險程度中者,積極提供進一步的心理諮商與協助,並提供危險狀況的處置。例如:避免隨手可得的工具在旁,必要時尋求外界資源轉介至受過專業訓練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那裡,以尋求進一步的協助。另外,校方可聯繫家長告知學生的狀況,目的是為了一同合作協助學生接受相關輔導或醫療資源。

危險程度低者,增加對該生的行為觀察,列為追蹤輔導的當事人。同時,並提供長期的心理諮商,協助當事人處理其內在心理困擾。

 

表1-8自殺危機衡鑑表

 

 

表1-9自我傷害(自殺)的警告訊號

九、本量表的限制

  本量表雖具有良好的篩選性,但是仍有下列的現象值得注意:

1.於本量表得分高,卻無明顯的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但是具有適應不良或情緒困擾等現象。

2.於本量表得分高,卻無傷害自己的傾向,但是有傷害別人的傾向。

3.為了揣測老師實施此量表的目的,或其它意圖,而假裝自己有自我傷害傾  向,使得在本量表的得分偏高。

  上述這三種情形,雖然均會影響本量表的正確性,不過對於第一及第二種狀況,老師仍須加以注意,並給予幫助。針對第三種情形,可於重複檢核時,糾正其動機。

 

十、篩選後的處置

  建議每學年於新生入學一個月後開始對學生進行調查篩選,因為新生要面臨轉換環境、適應新的年級、人際關係的壓力,可能會引發心理衝擊。除新生外全體師生可於學期中後開始進行測驗評量;全校導師也能針對班級的狀況自行使用量表進行評量。經由測驗篩選出來的學生,可由導師、其他學校人員轉介至輔導中心安排短期或長期心理諮商,更深入瞭解當事人的生活狀況、家庭狀況、內在心理壓力、壓力事件、自殺意念評估,充分瞭解當事人目前的資訊。亦可針對學校人員進行篩選,提供相關資源鼓勵他們進一步接受輔導與晤談。倘若當事人已經出現自殺意念,且有明顯的自殺計畫時,輔導人員需以案主最大的福祉,積極與案主討論不自殺的可能性,應與個案簽署「不自殺契約書」(如圖1-2),這個契約主要目的在於確保當事人願意保住性命。輔導中心需聯繫家屬告知案主有傷害自己的行為,需要家屬協助配合,必要時與社區醫療合作,協助案主就醫。早期介入需要校方、家屬、醫療三方合作,給予當事人最大的支持與協助。

 

不自殺契約書

 

二級預防的處理流程如下: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