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學大綱 / 歷史B

歷史B教學綱要

一、科目名稱:歷史B(History B)

二、科目屬性:一般科目

三、學分數:2

四、先修科目:無

五、課程目標:

()引導學生以國中時期所學習之歷史知識為基礎,經由史事鋪陳、解釋,理解灣歷史發展脈絡,時代延續及變遷。

()幫助學生理解自己文化的根源,建立自我認同感及信心。

()幫助學生就時間脈絡來瞭解現在,透過對歷史發展因果的認知與歷史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反省的學習能力,並導引學生對人與事的同理心

()引導學生藉由史料證據、歷史理解及歷史解釋的討論,達到課程目標。

六、教材大綱: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1.緒論

1.誰的歷史。

2.世界中的臺灣。

2

1.簡述臺灣南島語族和漢族的歷史觀點。

2.敘述臺灣的地理位置,臺灣與世界之脈動。(須介紹臺灣海洋文化特質以及海權之地理位置)

2.史前文化與原住民社會

1.考古發現與意義。

2.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

3

1.本節3小時中,考古部分佔1小時,原住民的部分佔2小時。

2.考古的發現與意義只須列舉重要考古即可,如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十三行文化。

3.原住民應包括高山族與平埔族。

4.原住民之社會文化無庸各族一一列舉,但須注意其多元性,如母系社會、父系社會等各種社會組織並存之狀態。

5.應說明原住民分類的演變,從清代、生番、熟番、化番到日治時期,高砂族與平埔族及戰後原住民的正名運動。

1-48 歷史B教學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3.荷西鄭氏統治下的臺灣

1.外力競逐中的臺灣。

2.荷蘭與西班牙的殖民。

3.鄭氏王朝的興亡。

4

1.略述荷蘭來臺前外力的競逐。

2.概述荷蘭及西班牙在臺灣統治及其涉外關係。

3.敘述此一階段臺灣與世界貿易接軌。

4.概述鄭氏政權在臺灣的開墾與建設。

4.清領時期的臺灣

1.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2.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3.外力衝擊與建省。

5

1.略述清廷治臺的政策與臺灣移民及開墾概況。

2.略述械鬥與民變歷史背景,並略舉一二重要事件。

3.概述開港後臺灣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包括西方文明的引進。

4.外力衝擊與開港關係,簡要敘述開港前後臺灣的重要涉外事件,並簡述開港前後行政區劃的演變。

5.日治時期的臺灣

1.臺灣總督府的建立與武裝抗日。

2.殖民體制與臺灣人民的政治文化抗爭。

3.殖民統治下的社經發展

4.戰爭體制下的臺灣。

6

1.略述甲午戰爭與清廷割臺的經過。

2.略述臺灣總督府體制的建立與武裝抗日。

3.日本治臺政策的演變與臺灣人民抗爭運動的發展。

4.略述日治時期臺灣經濟建設、近代教育的開展與近代社會文化的發展(如公教育、星期制、博覽會及近代休閒等)

5.略述戰爭時期對臺灣政治、經濟、文化控制,及戰爭動員的內容及意義。

6.當代臺灣的政治發展

1.中華民國政府的接收與二二八事變。

2.政府遷臺後的政局發展。

3.國際與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

6

略述戰後臺灣的政治發展、外交及臺海兩岸關係的演變,例如二二八事件、長期戒嚴、韓戰、民主化的歷程以及冷戰體制和當前國際處境等。(3節須評析臺灣海洋歷史與其他國家歷史之關係)

1-48 歷史B教學綱要()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分配節數

備註

7.當代臺灣的社會經濟變遷

1.經濟奇蹟的開創。

2.當前的經濟發展與挑戰。

3.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

5

1.略述六十年間的經濟發展與來自內、外因素的挑戰。(須敘及臺灣海運、海洋科技及港口營運等)

2.略述戰後(1980以後迄今)社會變遷並介紹解嚴前後各種形式的社會運動,包括消費者運動、環保、婦女、原住民、勞工、農民等運動等。

8.當代臺灣的文化與全球化

1.文教措施與學校教育。

2.文學、藝術與大眾文化。

3.多元文化與全球化。

5

1.略述當代臺灣文化教育措施與變革。

2.敘述戰後的文學與藝術及大眾文化的發展。

3.略述臺灣如何面對與因應全球化浪潮,培養多元文化。(須敘及有關臺灣海洋文化特質在當代世界之影響)

七、實施要點:

()教材編選

1.教材須根據上述課程目標與教材大綱編寫。教材內容應注意與國中教材之銜接,並避免教材內容重複的現象。

2.內容及遣詞用句宜衡量高職學生所能理解之程度,所附文字資料,若嫌艱深,可加以改寫。

3.為求最佳理解的成效,編輯時應增加圖片、圖表、地圖和示意圖等,以強化理解能力。圖片、表格等各種資料,亦應儘量與課文內容相配合。

4.內容取材應留意新研究成果,文字敘述應力求流暢明白,易於閱讀。

5.教材所用年代以歷代紀元為主,重要年代下附注西元。

6.外國人、地、物譯名,以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譯名為準;無統一譯名者,以最適當、最通行者為準,均須於初現時附註英文原名。

()教學方法

1.臺灣史的內容,國中已經講授的部分,宜儘量避免重複,應在其基礎上作較為深入的探討。

2.本科教學應配合與單元教材有關的教學資源,並依據學習心理,實施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以達成本課程所規劃之課程目標。

3.配合新式教學媒體,儘量利用圖表、地圖、示意圖或其他多媒體資源輔助教學之進行,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4.教材中可以增加簡易的史料,以供教師及學生討論,或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功課。

 

1-48 歷史B教學綱要()

()教學評量

1.應設計多樣化評量方式供教師於課程進行中隨機利用,如口頭問答、資料蒐集、人物專訪(口述歷史)、歷史劇(歷史人物扮演)、影片欣賞及討論、史蹟或史料展覽之參觀等,均可設計為教學評量。

2.平時測驗及定期測驗之設計,應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之能力為考量,減少純記憶性的題目。

3.評量工作應該可以隨時以各種方式進行,以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並據以作為調整教學策略的依據。

4.宜考量設計適合施教者所在之補充參考評量題目(或作業),以利教師配合融合當地特有之歷史、地理人文資源施教。

()教學資源

1.配合新式教學媒體,儘量利用圖表、地圖、示意圖或幻燈片、投影片、錄影帶、影視光碟、電腦軟體等輔助教學之進行,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2.教材中可以增加簡易的史料,以供教師及學生討論,或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功課。

3.可提供歷史大掛圖:如歷代沿革、重大歷史事件演進歷程表、模型、名畫之複製本、拓片或圖片、老照片等。

4.培養學生善用學校及社區圖書館資源,經由吸收活用歷史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建立邏輯思維能力。

5.善用網路資源,蒐集資料,吸取史學研究之新資訊。

6.師生共同建置歷史教學網站,提供教材大綱、心得報告、腦力激盪園地,提供互動、多元的教學模式。

()教學相關配合事項

1.隨時結合以往學習之舊經驗,印證新事實。

2.結合時事以補充教材無法克服的時效性問題。

3.結合與世界接軌之相關歷史概念,以拓展學生的世界觀。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