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分享園地 / 認識技術與職業教育之重點—適性學習與務實致用的教育體制

 

認識技術與職業教育之重點

適性學習與務實致用的教育體制

 先 談「適性學習」:也許不愛唸書是天性,貪玩是事實,能力不好是藉口。也許還有一個很可能的因素-學生本身與家長都受限於環境與社會文化的框架之下,自己放 棄了或被其他關係人放棄了適性學習發展之個別條件。有些人「思考早熟」、有些人「慢開竅」、有些人沒有機會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有些人沒有機會實現自己的 夢想。九年國教透過相同的課程,期望能培養學生達到齊一的教學目標。基本上,有其可能性,但是困難度很高。進入高中(第十年)的 門檻則以九年的學習表現進行衡量與篩選,自然框住了學生適性發展、也可能扼殺學生發揮潛力的機會。尤其是第七、八年級學生,個別差異非常大,多數學生的思 考模式介於「具體思考」與「抽象思考」之間,有些學生像海綿般的吸收知識、想像力豐富、理解力厚實;有些學生則需透過實務的模擬或具體物象的探觸方能體會 學習。因此「適性學習」機制更是培育國家主人翁的重要策略。

歐洲國家實施12年 國教多年,以法國與德國為例,多元的學制是他們對「適性學習」所做的規劃。學生自國小五、六年級起,就已有分流選擇普通教育與技術職業教育機制。理所當 然,完善配套措施是基本條件,學生透過本身表現、家長、導師、輔導老師的共同了解研商,提出對學生選擇普通或技職教育的建議,學生可在兩個教育軌道上,選 擇一路直攀而上、抑或交叉,走出學生適性學習發展軌跡。我們推動12年國民基本教育,亦有異曲同工之效。第七年起加強生涯試探、第八年起安排職業試探、第九年起規畫技藝教育、第十年至十二年有多元的技職教育課程與普通教育課程,亦即提供技職與普通體系的適性課程;大學階段我們規劃普通大學與技職校院(包括:專科、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科技大學碩博士班)。以機械領域為例,喜歡堆積木又有獨創力的小朋友,進入高職親手應用機具設備完成機器人的製作與組裝、進而在完成12年國教後,晉身科技大學透過應用與研究,嘗試發展機器人的控制機構或儀器。畢業後,順利進入科技領域的公司從維護或製造工程師展開人生的夢想;讓具有其他興趣的學生透過完整的教育體制,走出自己的一片天,這不就是我們大家所追求的幸福生涯?12年國教肯定是「適性學習發展」的最佳基石。

再 談「務實致用」:普通大學與科技大學有何差別?很多人都有此疑惑。簡單的說:「普通大學探究科學、技職教育發展科技」。常聽說技職教育是務實致用的學習課 程,其中不甚瞭解箇中道理者,僅認為從務實致用課程可獲得一技之長,也可能因技術養成過程中,窄化了學習廣度。咸認為動手做者,大多是拆組裝的過程,沒有 深奧的學問;真正瞭解「務實致用」課程者,方能體會:透過實際的操作或實驗,從「具體的思考」驗證了理論,進而觸發「抽象的思考」,再從理論出發開創技 術,進而發展科技。例如:高職機械科的學生,從具體務實的操作過程,將鋼鐵材料加工成為各種零件;或是技專校院機械系學生,設計機械手臂取代某種人力。當 您仔細分析其操作或設計過程時,方知其為:物理變化(如材料形狀改變)、化學變化(如材質改變)、邏輯思考的歷程(製作過程之數學演算)、創作發明(功能設計改變)等。從這些務實的課程所學習的知識、驗證的理論、發展「科技」。如果普通大學學生所探究的「科學」有新的發現,科技大學定能將新的理論推展出更為新穎的「科技」。

透過12年國民教育體制,學生從適性學習發展的環境,在技職與普通教育兩個系統相輔相成之下,開創未來科技新紀元,正是我們教育發展之理想目標。

湯誌龍教授  2012.01.13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